兼并收购——福兮祸兮?
来源:廊坊合同律师 网址:http://www.bjzygsls.com/ 时间:2016-12-07 16:12:49
兼并收购自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就成为政府与企业永远无法取舍、永远争论不止的话题,兼并收购总像扑不灭的火种,无论政府如何抑制,只要经济环境稍有变化,立刻就会势成燎原,兼并收购究竟是福是祸让人无法适从。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兼并收购的历史。兼并收购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到白热化阶段,企业间优胜劣汰的方式而诞生,推动着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市场的一次大洗牌,一批实力雄厚的王牌企业在竞争中扩充强大,如洛克菲勒、杜邦、摩根等,这些金融寡头的涌现也将经济推向了全盛,垄断阶段20年间的经济增长率史无前例,超过了自由竞争时代的总和,但随着兼并收购的声浪飞速上升,伴随着的社会危害也日趋严重,市场的高度垄断,股市的泡沫,终于导致29年经济大爆炸,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崩溃。人们才意识到兼并收购的负面作用,于是随着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大调整,第一次反收购浪潮来临,主要是以美国的《克莱顿法案》合《威廉斯法案》为代表。这次反收购浪潮十分严厉,历史也相当长,直至70年代末,人们真真切切的将兼并收购视为灾祸而予以严厉打击,但结果却是80年代初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经济增长率出现大幅度倒退。各国政府又意识到兼并收购的价值,于是开始不断对兼并收购网开一面,由于政府的纵容,兼并收购活动又活跃起来,到1988年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超级兼并收购案例,即雷诺-纳贝斯克收购案。恶意收购逐渐使人们产生了厌恶感,29年经济危机的阴影再次涌上心头,收购兼并被视为骗局,为了抵制收购兼并引发的金融泡沫和垃圾债券,美国三十五个州掀起第二次反收购立法高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宾夕法尼亚州1310法案》。然而十几年后,就在遭受金融动荡和IT业大萧条后的今天,又一轮兼并收购大潮来临,并将再次掀起狂澜,花旗银行兼并案、AOL时代华纳兼并案、惠普收购康柏,以及正浮出水面的雅虎收购案,这些兼并收购动作无疑对于低迷的经济是一剂猛药,但是否会引发更多的副作用仍令人担心。通过兼并收购是我们可以看到,兼并收购并非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经济上升到一定时期,兼并收购总会发生,先是在基础产业领域,然后到轻工业,最后到金融服务业,以至新兴产业,似乎每个产业都注定要经历兼并收购的洗礼,不论如何去打击压制它,它终究会死灰复燃,一次次反收购浪潮总是无法摆脱这一怪圈。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客观正视它呢?如果我们不是简单的掀起一次次“反收购浪潮”而是潜心制定出一部有效规制兼并收购的法案,将他导入正途,引领其健康发展,恐怕效果会好得多。 其次,我们从理论面上研究一下兼并收购现象背后的问题。兼并收购只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外部表现行为,因此对兼并收购的态度变化本质上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从主流理论到反主流理论的演变过程。从伯利-米因斯命题出发,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二者的信息不对称且代理人本身具有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股东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控制机制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公司的控制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前者指公司管理者内部竞争、董事会的构成和大股东的监督等;后者是指代理投票权竞争,收购兼并及直接购入股票,这两种机制都会导致管理者相互之间争夺对公司资源的管理权,由此构成公司控制权市场。以这一框架为基础,西方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主流观点,并将其发展成一套精致的理论体系风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共有三个代表性观点:一、无论内部控制机制还是外部控制机制中的竞争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收购才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控制机制。不论是管理者内部竞争,董事会构成和大股东的监督及代理投票权竞争,其本质都是在现有的状况下的一种内耗,无论股东还是管理层占上风都对公司本身没有实质的改变,根本无法达到对公司管理形成高效的迅捷的激励和制约,唯独兼并收购,引入了第三人的竞争,对于公司存亡形成实质性威胁,才能促进管理层改善经营,从而真正实现股东利益;二、外来者对公司的收购非但不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实际上还会给收购双方股东带来巨大的财富。因为几乎所有的收购行为都将使双方公司的股票价格超乎寻常的提高,双方公司股东出售股票后都可以得到巨额收益;三、长期来看,任何主张干预和限制恶意收购的主张结果都可能会削弱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的形式,并导致人类福利的降低。因为限制兼并收购就意味着阻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发挥效力,只会使资源优化配置无法实现。然而,这一精致理论却受到了反主流理论的挑战。反主流理论认为整个主流理论体系都构筑于股东权益为中心的基础上,而对于其他相关利益人却没有予以关注。比如公司管理层,公司管理层面临的是失业的威胁,于是管理层会不顾一切的进行反收购活动,象毒丸、驱鲨剂、白衣骑士等等,而每一种方式都意味着大幅度提高收购成本,收购兼并将演化成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这对公司本身并没什么好处。另外,反收购和收购方都将大量举债,作为公司的债权人其实是将原本公司股东承担的风险纳入自己怀中,收购价与公司价值背离越大公司债权人的风险就越大。收购活动还将制造股市泡沫,使股市投机加剧,最后受害者必将是小股东。反主流派认为企业不再仅仅是股东私人的财产,也是社会的细胞,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是企业的社会性更为突现,主流理论这种以股东为中心的理论背景已不合时宜。分析主流学派与反主流学派的理论之争我们可以发现,兼并收购其实是非常有效非常顺应市场规律的行为,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兼并收购一旦滥殇而不加规制又必然会破坏市场,造成市场混乱,主流学派与反主流学派对于兼并收购的观点都是合理的,但又都是片面的。对兼并收购一味禁止压制绝非上策,这是违反市场规律的做法,其结果必然是市场的无情报复。而对其不加规制引导任其发展也是错误的,最终会反过来成为吞噬市场的巨鳄。因此我们必须将整体公益性的理念注入兼并收购领域,使其弊端得以克服,以关注社会公平、协调公私利益为核心的经济法去缔造兼并收购的良好法律环境。兼并收购是福是祸在于怎样去使用它,其并非洪水猛兽,如果我们用引而非堵的方式去对待它,它将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最后,有必要关注一下中国现阶段兼并收购的状况。中国的经济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国的企业也非来自于市场的“天然作物”,而是脱胎于计划经济政府附庸的“人工合成物”,因此中国并没有兼并收购的传统和历史,中国有的是行政垄断。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中国的企业渐渐从行政控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正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后起的私营企业也正处在发育阶段。中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兼并收购可能会最先产生于IT业中,因为IT业无需改制的过程,其一开始就基于现代企业运作方式产生,并与国际资本密切相连,因此它们是中国企业中最先进最与世界同步的企业,随着国际IT业的兼并收购热潮兴起,中国IT业结束春秋混战进入战国诸雄的时代也即将来临,阳光新浪的合并计划或许可以看作是昭示这一趋势的到来的预兆。此外,国际的兼并收购活动也很难被隔绝与国门之外,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国诱人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中国企业界正处于恐龙时代的绝好入侵机会,外国资本决不会袖手旁观,不论是已在中国投资的或是正准备进入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都摩拳擦掌等待着开拓这片处女地,个别的几位已开始了小心翼翼的“试水”,如贝塔斯曼收购榕树下网站案例。因此中国不应坐等收购兼并狂潮到来才去制订相关游戏规则,而是应未雨绸缪,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分析他们不完善不成功的地方,勇于创新,展开中国自己的领先国际的兼并收购立法工作。但是非常遗憾,中国的立法者却把目光聚焦于催生传统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错误方向上,规模化、集团化决不是靠人工催生的,他是一个自然进化发展的结果,国企转型尚未成功,私企发展尚未成熟的时候去用政府行为搞集团化、规模化,无异于揠苗助长,只能使情况更糟,如果是用“拉郎配”的方法来强制操作,那就更危险,恐怕会使刚刚解放于行政羁绊下的企业又重回老路。经济规律是不容违背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才能使经济健康发展,任何有悖于规律的行为都会遭到失败付出惨痛代价。 兼并收购的发展历程使我不禁联想起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分归晋的故事,他不是祸也不是福,是谁也阻挡不了的经济规律,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我们无需谈其色变,也无须随波追捧,我们要做的是客观认识他、分析他、利用它、规制它,使经济发展走上健康良性的轨道。